發布時間:2023-01-16 瀏覽:次
1月15日,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在杭州選舉產生浙江省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已任兩屆全國政協委員、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當選連任。胡成中表示,此次當選既是國家和人民對其多年履職經歷的認可,更是“兩個毫不動搖”基本方略的生動體現,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唯有不斷提高自身參政議政水平,當好黨和國家與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建言獻策不負所托。
2003年,胡成中首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首次赴京共商國是,他就建言“積極推進扶貧濟困工作的市場化和法制化”,較早地提出“扶貧可以雙贏”的理念,認為傳統的“救濟與被救濟”模式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應該引入市場化的機制,讓企業通過扶貧能夠合理合法地獲得收益,而貧困人口則能獲得就業崗位和職業發展。在當時,“產業扶貧”還是一個大眾比較陌生的名詞。
就在那幾年,由全國工商聯倡導,胡成中等多位知名民營企業家正在醞釀產業扶貧的聯合行動。2003年,德力西在國家級貧困縣——四川南充市嘉陵區投資建設光彩大市場項目,目前已為該項目累計投入建設和運營資金15億元,建成了整個川東地區最大的建材家居商業綜合體。南充市區常住人口僅100多萬,光彩大市場所創造的直接就業崗位就超過了2萬,是嘉陵區僅有的3家年納稅超億元企業之一,為該區2018年底如期“脫貧摘帽”作出了重要貢獻。
政協任職期間,胡成中每年至少有一個關于扶貧濟困的提案。2004年,他提議“帶領發達地區貧困人口全面奔小康”,呼吁國家和社會關注經濟發達地區的相對貧困人群,解決好他們的就業、教育、拆遷補償等問題。2005年,他又帶去兩個相關提案,一是建議“對農村貧困人口實施就業扶貧”,與“市場化扶貧”的思路一脈相承;二是建議“維護外出務工農民利益,取消春運價格上浮”。在包括胡成中在內多位代表委員的共同建言推動下,國家發改委和鐵道部決定從2006年春運開始,以農民工和高校學生為主體的臨客硬座票價不上浮,2007年鐵路春運各類旅客列車票價一律不上浮,以后春運也不再實行票價上浮制度,由此而受惠的群眾已遠超“弱勢群體”范疇。
2021年,針對快遞員、外賣員等龐大的零工經濟群體缺乏社保保障的突出問題,胡成中再次建言出臺政策、壓實平臺企業的主體責任,相關采訪登上“熱搜”,參與討論人次超1.7億,推動了相關政策的加速落地。
胡成中始終認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為強國富民之本”,“制造產業基礎不牢,民本民生地動山搖”。
近年來,在大舉推動德力西電氣制造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同時,胡成中也積極發揮工商界別代表、委員身份的作用,為面臨發展瓶頸、轉型壓力、機制障礙的制造業,特別是從事制造業的民營企業鼓嚨而呼。
2009年,胡成中提交“關于優化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建議”,認為世界500強企榜單上中國制造企業數量太少,反映出“中國制造業整體水平不高,處于國際分工產業鏈的低端,創造的價值不高,產業結構非常脆弱”的嚴峻形勢。為此他建議要更大規模擴大內需市場,為民營制造業企業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政、產、學、研各方合力,扶持龍頭企業整合擴張、轉型升級,培育全球競爭優勢。
2012年,胡成中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作了題為《中小制造企業的困境和出路》的大會發言,呼吁金融業讓利制造業,呼吁政府變管理為服務,呼吁減稅降費、打破行業壟斷,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9年,針對中國制造頻頻遭遇“卡脖子”的問題,胡成中再次提交“關于加大對民營企業打造先進制造業支持力度的建議”,呼吁國家全面破除各個領域針對民營企業設置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建言社會各方“從振興民族工業、捍衛國家安全的角度,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的市場空間”。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