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06 瀏覽:次
創業三十年,靠父輩“裁縫精神”創下豐厚基業而一直保持精益求精的胡成中,又像華為任正非一樣用虔誠心態學習“布鞋院士”李小文的科研之道。
李小文的“光腳”和“布鞋”在當下給人強烈沖擊,讓我們在“高大上”、“白富美”的喧囂中,感受到了堅守、進取以及純粹的力量。
“技術研發和工業制造,需要高度投入的科學精神和非常強的創新意識。心浮,則無法以技術立國強企;保守,則觀念滯后阻礙持續發展。”胡成中說。
就目前的電氣行業而言,國內低壓電器行業國有、民營、外資三足鼎立的態勢已持續多年,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從商業趨勢看,傳統制造業正在面臨互聯網的挑戰,未來的制造業也將向柔性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務性制造轉變。
德力西想在時代的大轉折中標注行業的新高度,并不容易。不過胡成中似乎已經找到了解題的“鑰匙”。
“質量和開放這兩條腿,曾讓德力西跨越‘規模化’和‘多樣化’這兩個關鍵拐點。所以,目前我們的箴言仍是——質量為基、開放為魂。”胡成中這樣解釋。
質量之基超越時代局限
何謂質量之基
熟悉低壓電器行業的人都知道,低壓電器產品屬于綜合性、技術密集型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均有可能誕生新一代產品,要想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強大的產品質量和研發投入必不可少。
而這一道理也正揭示了德力西30年來,能夠一直成功的奧秘。
上世紀80年代,當胡成中開始創立自己的求精開關廠時,中國市場經濟尚處于初步發展期,市場環境、政策環境都尚未成熟,私營企業也剛剛進入快速發展期,監管缺失、競爭混亂,某種程度上可以稱為“劣質市場”。
當時,溫州地區中小企業眾多,一味追求短期效益,產品質量監控失控,充斥“假冒偽劣”商品。那時的中國“上海制造”屬于最為領先、最可信賴的產品質量品牌,胡成中從創業一開始,就將目光盯住“上海制造”,這就有了后來“三顧茅廬”的故事。
1984年,胡成中幾次親赴上海人民電器廠,幾經周折,將工程師王中江聘請到自己的企業。并在王中江的輔助下,建立起了早期嚴格、科學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隨后,力排眾議,借款辦起了國內民營企業第一家熱繼電器檢測室,并成功取得溫州首張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這在那時民族企業野蠻生長的短缺經濟時代,是極其震撼的。不僅喚起了員工質量意識,讓一家不起眼的企業命運得以徹底改變,而且還讓整個溫州企業界感受到胡成中的與眾不同:那就是要創世界品牌,趕超西方。
管理學的實踐表明,一個優秀企業必須具備的基礎基因:清醒而堅定的創始人、超越時局的企業家戰略視野,嚴密科學的管理體系、明確穩定的企業責任。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經典管理大師,都證明了創始人的眼界和魄力是決定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德力西也不例外。胡成中這種超越時代局限的勇氣,也深刻地詮釋了一個道理,成功者并不是非要戰勝別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開放精神吸納全球資源
再看開放為魂
今天,中國商業的進步已如泄洪之水,一日千里。走過蠻荒競爭時代的德力西,新的動力又在哪里?
財經觀察員胡津銘認為,前30年德力西的成功發展,是重視質量的價值回報。但當中國制造企業憑借質量與價格優勢,占領局部市場之后,要想獲得大成長,必須具備全球視野和全球戰略。
胡成中也早已洞察,成為國內電氣行業領先者后,新的競爭挑戰和市場挑戰也會同步發生。在國際市場,德力西面對的是施耐德、西門子、通用電氣這些世界巨頭。
他認為,要保持德力西的競爭優勢,必須要有全球化的國際視野,要實現品牌國際化、市場國際化、技術國際化、人才國際化。 因此,他果斷與國際低壓電器巨頭施耐德合作,與之共享全球技術成果;另一方面延請職業經理人徹底改革企業,與國際接軌,立志在全球低壓電器中端市場占領第一位的位置。
“企業領頭人必須善于合作,把全球資源為我所有。任何固步自封,在這個時代都是落伍的。”胡成中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2006年底,德力西和施耐德達成戰略性全面合作。而在此之前,他們是直接競爭的行業對手。而此次聯姻,被譽為中國電氣行業最大的產業聯盟。
追求先進產能、提升產品質量,胡成中一直堅持的管理哲學和事業目標,再一次得到認可。而他的魄力和胸懷,也注定德力西的發展能夠包容 四海,實現幾何級跨越。
全方位創新
應對未來挑戰
質量為基、開放為魂,成就了德力西30年發展歷程的兩次涅槃。不過要解決未來的問題,還需要更新的視野。
眼下,德力西已經成為集資本營運、品牌營運、產業營運為一體的大型控股集團,也是中國乃至全球電氣行業的有力競爭者。但考察未來,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先行一步的國際電氣巨頭,會給德力西多大的機會和空間?
胡成中提出德力西應進行企業全方位創新。因為世界最優秀企業也需要時刻奮進,才能確保生存。索尼、松下長年巨額虧損,諾基亞、摩托羅拉甚至已經消失。在紛繁復雜的商業社會中,不能比別人瞭望得更遠,就有“撞船”的危險。
在他看來,創新不是一時沖動和憑空想象,而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創新也不是盲目的“無中生有”,必須遵循規律,徐步而行,求真務實。
“中國的市場已經定型了,空間就那么大,我們已經是龍頭企業。未來,德力西必須持續保持技術研發的投入優勢,建立極具競爭力的研發和專利儲備,追求遠高于同行的技術力量。”胡成中如此說。
依靠產品質量和先進產能,贏得市場競爭優勢,依然是德力西未來發展宗旨,也必然是德力西的選擇。導入卓越績效模式,堅持以質量創品牌,以科技謀創新,不斷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這是胡成中過去一直堅持、未來也必然堅持的方向。
“寧輸數子,不失一先”。在溫州企業中,德力西在科技方面的成就遠領先同行,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曾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質量管理獎等獎項。
此外德力西還投入巨資成立了電氣研究院,并經過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攻關前沿課題,希望以科技投入和質量管理,努力打造核心領域領先、綜合優勢突出的國際知名企業集團。
“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見東風卷潮來”。在與西門子、通用電氣、日本電氣公司等群雄之戰中,德力西已經開始領跑,并有望延續成功。
(原載1月29日《中國日報》中文網)
上一篇:
德力西張永:電氣設備要登頂需轉型智能化下一篇:
提高質量要變事后檢驗為事前預防on